智翔金泰IPO募资6家基金及海通证券(600837)包揽了超过四成的配售金额,募资完后又马上购买了20亿的理财产品,该公司是否存在“结构单”需要重点关注。而智翔金泰“三无”公司的价值或面临重估。
近日,智翔金泰(27.900, 0.08, 0.29%)发布公告称于2023年7月18日召开了公司第一届董事会第十次会议、第一届监事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使用部分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的议案》,同意在保证不影响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确保募集资金安全的前提下,使用最高不超过人民币20亿元(含本数)的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
此前,6月20日,智翔金泰刚刚登陆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9168.00万股,发行价格为每股37.88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募集资金净额为32.91亿元。Wind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共有13家医药生物企业登陆A股市场,智翔金泰以34.73亿元的募资金额居于第一,是A股上半年募资金额最高的医药企业。
刚刚上市募完资,马上大额投入理财产品,其目的究竟是如公司所说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还是另有玄机?
机构认购超17亿元 20亿理财是否存在“结构单”?
6月12日,智翔金泰披露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网下初步配售结果及网上中签结果公告》。公告显示,海通创新证券投资有限公司作为保荐机构海通证券(10.520, -0.05, -0.47%)的子公司,获配金额为1亿元,其他主要机构配售金额如下图所示。
如图所示,智翔金泰IPO获配金额超过1亿元的包括易方达基金、泰康资管、南方基金、工银瑞信、华夏基金、博时基金6家机构投资者,加上海通证券跟投的1亿元,总额共计约14.15亿元,占A类投资者获配金额总额的比例为65.45%;占全部网下投资者获配金额总额的比例为59.55%;占本次IPO实际募资资金净额的比例为43%。
可以发现,仅仅上述6家基金及海通证券就包揽了超过四成的配售金额,这也被外界解读为,智翔金泰的估值得到机构认可,所以能够获得大额资金认购。但从智翔金泰IPO的估值及公司目前的经营状况来看,这一点仍存在较大争议。
估值方面,智翔金泰37.88元/股的发行价格,对应公司2022年摊薄后市研率为30.56倍,显著远高于同行业21.91倍的平均水平。
资料来源:公告
从经营角度来看,智翔金泰成立七年仍处于烧钱阶段,如今仍然是“三无”公司,即无营收、无利润、无产品。目前,智翔金泰仅有1个产品(1个适应症)提交新药上市申请,即GR1501(重组全人源抗IL-17A单克隆抗体,通用名赛立奇单抗)针对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适应症。医药魔方数据显示,国内已有两款针对斑块状银屑病适应症的IL-17A单抗,另有多个在研管线处于临床Ⅲ期。
资料来源:医药魔方
可见,智翔金泰GR1501上市后也将面临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情形,未来距离盈利仍有较长的路要走。在此背景下,上述投资机构大手笔认购高溢价的智翔金泰或存在为了扩大发行规模采用结构单的可能。
所谓结构单,是指IPO前让投资机构出钱认购IPO份额,用以满足认购量并扩大发行规模,IPO成功后再以购买理财等形式将钱返还投资机构用来记录的单子。而这会导致上市公司实际可动用资金远低于账面,对投资者造成错误的价值判断,从而带来投资损失。
智翔金泰是否通过结构单扩大发行规模目前尚无法得知,但种种异象背后的成因的确值得关注,未来公司的定期报告中应会披露购买理财产品的具体情况,我们将持续关注。
保荐机构IPO撤回行业第一 曾遭上交所警示
作为智翔金泰IPO的保荐机构,海通证券自身也存在诸多问题,近几年曾多次受到警示或处罚。
例如,2022年初,全国股转公司发布的2021年度证券公司执业质量评价结果数据里,海通证券合规质量扣分达到18.33分,是当年券商里被扣最多的;2022年8月,因涉华晨集团公司债违规承销,海通证券当时的项目负责人杨若冰收到了辽宁证监局的警示函;2022年11月,海通证券连续七次落选监管“白名单”,并成为头部券商里面唯一被归为B类评级的。
今年6月15日,海通证券还被上交所予以监管警示。上交所在公告中表示,在发行上市审核及执业质量现场督导工作中发现,海通证券作为河南惠强新能源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明峰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治臻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申请首发上市项目的保荐人,存在保荐核查工作履职尽责不到位情形。包括存在对重要审核问询问题选择性漏答,对发行人的收入确认、存货、采购成本、资金流水和研发费用等核查不到位等违规情形。
资料来源:公告
此外,上交所还指出,海通证券在保荐业务内部质量控制存在薄弱环节。上交所在对上述3个项目发出《保荐业务现场督导通知书》后,实施现场督导前,海通证券均撤销了项目保荐。上交所认为,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海通证券对发行人经营状况及其面临风险和问题的相关尽职调查工作不够充分,项目申报准备工作不够扎实等。
从既往历史来看,2022年,海通证券撤回16家IPO项目,撤否率达到11.1%,在头部券商中位列第一。即便是保荐成功的项目,其上市后市值表现也并不突出,部分公司上市至今仍处于破发状态。